近年来,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让中医从业人士颇感头痛。本院一名老中医曾感叹: “过去是‘药对方,一碗汤,中病即止’,现在是‘病对、方准,药不灵了’。”而造成中药饮片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就是饮片加工炮制的不规范。例如生地黄的加工炮制,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将秋季新鲜采挖的鲜地黄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后用水稍泡,洗净,然后将鲜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内部变黑无硬心,质地柔软为止,而后切厚片,即为生地黄。生地黄的成品性状为不规则类圆形厚片,周边灰黑色或灰棕色,皱缩,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中间隐现菊花心纹,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可是我在饮片抽查时却发现,用于治疗的生地黄断面中心部有蜂窝状裂隙并有碎屑残留,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药商在药材产地加工过程中为了追求速度,偷工减料的省去了缓缓烘焙这一关键步骤,而直接用持续高温( 超过60度以上) 烘烤鲜地黄所致。而传统炮制规范中的实践证明,地黄于寒露至霜降收获以后,凡经过晾晒烘焙至干的,其断面 90% 以上是没有裂隙的。凡是有类似于熟地黄性状的现象出现,则是由于用火猛,室内温度急升使地黄内部水分迅速蒸发,而水蒸气散发不及时使烘干室内产生蒸笼效应,过高的温度就会使地黄体内产生大小不一的蜂窝状孔眼。这样的药材虽然外表维系着生地黄的某些特征,但它更多的则体现出熟地黄的性状,其内在质量也已被烤至近熟,作用方面也已与生地黄背道而驰。道地的生地黄味甘,性寒,归心、肝、肾经。为清热凉血之品,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能。制成熟地黄后,药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甜,功能由清转补。试问为了赶时间而用猛火烤出来的介于生、熟地之间的地黄,其临床疗效还有何指导意义,患者吃了“模糊加工”之后的生地黄,本该清热凉血的反而滋阴补血,与医生的初衷犯了冲,轻者服用后收效甚微,无治疗作用; 重者服后病症加强,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生地黄的炮制说明产地加工的不规范会给医生以及患者带来“药到不能病除”的痛苦,而另外一些药厂在中药炮制中所用到的方法则对患者百害而无一利,以患者的生命健康为代价来牟取暴利。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硫熏。硫熏是指在一个封闭的地方,用架子把中药材和硫磺隔开,将中药材密封处理之后把硫磺点燃,这样熏制一晚之后所得的中药材不但美观,而且利于保存。但是这种传统的炮制方法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呢? 2005 年 7 月 1 日开始执行的《中国药典》删除了山药加工中使用硫磺熏蒸的方法,表明所有中药材均不允许使用硫磺熏蒸以漂白、增艳、防虫。今年开始实施的新《中国药典》也基本遵从此内容。废除硫熏是因为中药材在硫熏的过程中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二氧化硫,服用之后,二氧化硫遇到液体会变成亚硫酸,破坏药物中维生素 B1,还能使钙形成不溶性物质,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而且游离的亚硫酸对胃肠道的刺激非常大。此外,硫磺中还含有铅、砷、铊等有毒元素,在熏蒸过程中会变成铅蒸气、氧化砷、氧化铊等可挥发性有毒物质。重金属积累效应会危害造血机能,使胃肠道中毒,甚至还会毒害神经系统,损害心脏、肾脏功能。如果长时间接触“打过磺”的中药材,会对人体的呼吸道黏膜、消化道黏膜以及肝肾功能带来严重的损害。还有一点就是中药材经硫熏后内部药物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治疗效果大大降低。所以,要是吃了这些药,不仅治疗效果几乎不存在,还几乎等于是慢性自杀。
虽然国家已经严格控制硫熏这一炮制方法,但是很多不法商贩为了达到自己的经济利益还是会用此方法来美化中药材外观,从而迷惑消费者。比如百合。百合味甘,表面淡黄色或者微带紫色,闻起来是一种甜甜的百合香味。可是近阶段我发现有些批次的百合外观看上去接近于白色,闻之有一股浓重的刺鼻味,口尝发现味道很酸,不再有那股熟悉的百合香味了,而这些很明显就是硫熏的后果。经过此方法炮制后的百合,其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益志,养五脏的功效不但会大打折扣,可能还会对患者的心肺功能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我认为医院应该严格把关,中药企业也要严于律己,从而杜绝此类中药材流入市场,达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
中医与中药唇齿相依,中药饮片是中医预防疾病的武器,武器如果不精良就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所以从事中药饮片生产以及销售的企业和个人,应自觉为中医药事业服务,对人民健康负责。而在医院从事质检的我们,更应该把好关,及时发现问题,以提高中药饮片质量,规范炮制流程,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使患者能药到病除,从而维护好中医的声誉,为中医中药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